来想用“赞”的,考虑到一篇文章,还是用“评”好了。黎旭同学在文章里说不喜欢看别人推荐的东西,因为不喜欢别人主观评判的先入为主。那么,我也用“评”好了,记述我的所感所得,不妄加主观臆断于各位。要是您看的共鸣了,可以嗷一声,“鸣”一下;看的不爽了,也可以嗷一声以示抗议;要是看的共振了,请考虑以下两点:一、您那里地震了;二、本文可以和馒头一样,贴上大杀器的标签。

话少说,言归正传,追本溯源。

豆瓣一阵时日了,之前也写过评价豆瓣的文字,此番再来,缘于泡豆瓣泡出了新的体验、新的乐趣。豆瓣有这么一个功能:“这个小组的成员也喜欢去…”,于是乎,提供了追溯的可能,而我,借由此享受到了溯源而上的快感。共同的话题促成了小组的诞生,小组的存在又提供了特有的主题文化圈,每每跳跃于小组之间就像是追随着大众感兴趣的方向路线,而又完全不知道自己会被引领向何方,极具诱惑性。碰见拢聚了众人,但自己完全未知的小组,就像踏入新的领域般,饱尝探索的刺激。

我一人在此口水横飞不成,举个切实点的例子,以链接的形势。从单身安乐窝开始,到涩情男女发骚墙头等红杏谈性说爱一夜情熟女屋→… 呃,这个一不留神走WS路线了,但也证明了豆瓣上话题的宽泛性,为了不影响了各位对豆瓣的胃口,再来个正经点儿的。岩井俊二陈绮贞台湾独立音乐自然卷苏打绿→…以后貌似循环了…综上,一路按所感兴趣的点击下去,一定会有不同的发现,哪些主题具备大众情缘,哪些又是小众独有,一目了然。

一返三,在搜寻同类型的东西中,“喜欢××的人也喜欢……”这一功能举荐了相当不错的参考项,一一追寻下去也会有意外的收获。比方,喜欢越狱的也喜欢英雄,喜欢英雄的也喜欢Friends,喜欢Friends的也喜欢欲望都市,等等,一无形的大众喜好链条就此建立,而从中的获知却膨胀到极大。

条是点的延伸,链条造就的圈状结构,就预示了一个大主题,比方上一段中所围成的“美剧”;返过来,诸多链条共同汇集的地方,就凸显出了一个制高点,这个点被众人所推崇,而这往往就是我们所想获得的,简单来讲就是好口碑的。我借助这一点获知了些个人感兴趣的blog,不妨在这里小推荐下。

狂的设计 虽然对百度空间不感冒,但这个确实是不错的站点,放出优秀的设计产品,供人们体味创意生活。缘于自己对设计行业的钟情,所以看到那些汇集奇思妙想的产品,就挺激动的。

涯海阁 i·blogbeta 同类型的博客,介绍网络上的新鲜站点、新奇动态和业界走向,想品尝新奇网络服务的同志们可以留心下这两个博客。

mindmeters思维的乐趣 这个是文字评述类的,汇集了诸多写手,群体性blog,经济文化IT社会貌似都有涉及,时间充裕的话推荐一看,因为文章实在比较多。

唆了些自己的看法(要是共鸣了,就“嗷”一声,哈哈),感谢豆瓣,给出网址:http://www.douban.com/,以示向未知者推广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