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一个奇点炸掉,衍生了满是虚无的宇宙;一朵烟花散尽,唯剩飘渺的尘埃;信息爆炸之后呢?谁能告诉我?

几日,我看着满是unread items的Google Reader,忽然觉得颇为无聊,G_Reader作为信息冲击波的载体介质,不时得将信息爆炸的弹片——new items——发射过来,而站在信息冲击波的波振面上的我,顿时成了体无完肤的Receiver Machine,强大的惯性下失去了思考的根基和自由。或者说的更形象点,绑在信息快车的车轮上是件辉常危险的事情。

是我抵抗不了unread items的诱惑,被拖得很累,所以我需要改变。我把这种想法视为波振面扫过我之后的一个标志,我理所应该进入炸后时代,而努力在弹片的废墟之中找寻原有的价值。“Save the cheerleader,save the world”做不到的话(非HEROES观众请跳过,嘻嘻),就要学会在爆炸之中躲避纷杂的流弹,在平日下锻炼雪花般飞舞的54张cards落地之前,抓到四条Ace的本领。于我个人而言就是:过滤掉重复、无用、没吸引力的信息,订阅前的三思和订阅后的侧重,学会看标题并摆脱标题党的干扰以及习惯阅读器中臃肿的未读条目。

多人先于我进入炸后时代,很多人被迫感受或主动享受着冲击波的肆虐,也有很多人在等待冲击波的到来,相比,我是幸福的。幸福得思考之后,不禁想对炸后时代给个理论上的判定依据。针对个人而言,判据简单。当你在信息冲击之下疲惫不堪,开始动手选择之时,就可以算是对炸后时代的意识觉醒了。而难的在于对整个时代的判定,个人认为有这么两条,想到多的再补充不迟:

Blogosphere中大部分站点的RSS订阅数随时间增长的趋势变缓:因为人们总会整理自己臃肿的订阅的。

Blog最佳更新频率的公认尺度降低: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大的丰富之后,读者也许没心情和一个内容发布机关枪保持同步,作者累,读者也累。

然意识到本文中的信息爆炸是发生在有线网络中,而无线网络的信息爆炸能炸出个什么花样儿来呢?估计也就是让冲击波肆虐的空间更大,加速炸后时代的到来,敬请期待吧。

Powered by ScribeFire.